龙山百科网

扫描二维码在手机上浏览

段德彰 简历(段德彰孙)及资料详述

  段德彰

  ,1913年生,江西省于都县人。原名段箕权。曾用名段德章。1913年3月24日,段德彰生于江西省雩都县(今于都县)车溪乡羊坑村。1931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3年3月,转入中国共产党。1932年12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入红军学校学习。历任乡苏维埃政府秘书,少共乡支部书记、区委宣传委员,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军特科学校政治教员、连政治指导员,红一方面军教导师政治部宣传科科长,红军大学营政治委员,团政治委员。参加中央苏区第四、第五次反“围剿”作战和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担任陇东西峰镇红军办事处主任。

  抗日战争时期,任中共西峰县工委书记,陇东特委统战部部长,陇东地委书记。

  解放战争时期,任中共热东地委书记,冀东党校组教科科长,冀察热辽军区后勤部政治部主任,东北野战军第九纵队副政治委员,第四野战军四十六军副政治委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青岛基地政治委员,海军政治部副主任、主任,东海舰队第二政治委员,南海舰队政治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顾问。

  1999年1月16日,段德彰将军因病在上海逝世。

  抗日战争时期

  1937年9月,任中共西峰县工作委员会书记。

  1938年7月至1940年4月,任中共庆环分区党委统战部部长。

  1940年4月至1943年1月,任中共陇分特委统战部部长。

  1940年9月起,任陕甘宁边区陇东(分区)临时参议会副议长。

  1942年12月至1943年1月,任中共陕甘宁边区陇东分区特委代理书记。

  1943年夏至1945年10月,任陇东地委书记。

  1945年4月至6月作为陕甘宁边区代表团成员出席中共七大。

  解放战争时期

  1937年9月任中共西峰县工作委员会书记。

  1938年7月至1940年4月任中共庆环分区党委统战部部长。

  1940年4月至1943年1月任中共陇分特委统战部部长。

  1940年9月起任陕甘宁边区陇东(分区)临时参议会副议长。1942年12月至1943年1月任中共陕甘宁边区陇东分区特委代理书记,

  1943年夏至1945年10月任陇东地委书记。

  1945年4月至6月作为陕甘宁边区代表团成员出席中共七大。8月至10月任中共陇东地委副书记。同年11月至1946年4月任中共热河省热东地委书记兼热河军区热东军分区政治委员。1946年4月至7月任热东地委副书记。12月任冀东区第十七行政督察专员公署专员。

  1947年6月起任中共冀东区第十四地委常务委员,冀东区第十四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副专员、专员,兼任中共冀东党校组教科科长等职。

  1948年5月至11月任东北野战军第八纵队政治部主任、纵队党委常委。同年11月至1949年3月任东北野战军第四十五军政治部主任、党委常务委员。先后参加辽沈、平津战役以及衡宝等战役。

  新中国成立后

  1949年3月至4月任第四野战军第四十五军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军党委常委。4月至9月任第四野战军第十二兵团第四十六军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军党委常委。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49年10月至1950年10月任第四十六军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军党委常委,第四十六军党委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1950年2月起)。

  1950年10月调海军工作,同月至1952年10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青岛基地政治委员。1952年7月至1957年2月任海军政治部副主任。

  1952年9月至1954年3月、1954年5月至1956年1月任海军党委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

  1956年1月至1964年1月任海军党委监察委员会副书记、海军党委常务委员(1956年6月起)。1957年2月至1962年6月任海军政治部主任。

  1960年12月至1962年7月任海军政治部党委副书记。

  1962年8月至1968年12月任东海舰队第二政治委员。

  1963年12月起任海军东海舰队党委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

  1968年11月至1983年8月任海军南海舰队政治委员。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顾问。1996年9月6日海军党委作出决定,号召海军广大官兵向他学习。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中共七大正式代表。中国共产党第九、第十、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

  1999年1月16日因病在上海逝世。

  荣誉

  1957年,海军政治部主任段德彰爱到毛泽东接见

  段德彰是中国共产党第九、第十、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1995年被评为上海市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十佳个人称号。为此,1996年9月6日海军党委作出《关于开展向老红军战士段德彰学习的决定》。

  事迹

  帮助乡亲们脱贫致富,大力发展老区经济

  1950年,离家20年的段德彰带着革命胜利的喜悦,第一次回到了故乡于都县车溪乡。此后,在1984年,段德彰再次回到于都,看到解放了30多年家乡人民生活至今仍没有富裕起来,还有6个山村近万人口的生产、生活用电还没有解决,段德彰寝食不安。他想,自己给乡亲们寄钱寄物,只能弥补少数人一时的衣食之缺,却消除不了贫困之根,要彻底帮助乡亲们脱贫致富,只有帮助他们大力发展老区经济。

  于是,他当即给江西省委领导写信,请省委、省政府对老区的用电及经济发展给予帮助。不久,省有关部门拨出10万元专款,在这6个偏僻的山村架设了电线,解决了生产生活用电,给当地群众送去一片光明。1987年,段德彰考虑于都是产柑橘大县,办个专治柑橘病虫害的农药厂,对发展当地经济会有所帮助。于是,他主动牵线搭桥,为于都引进技术、人才和资金,在车溪乡办起了一个农药厂。

  1993年,于都老家去信,说县里准备在长征第一渡的于都河长征渡口旧址修筑“长征大桥”,打通湘南、赣南、闽南要道,发展老区经济。这是造福于民的事,段德彰当即寄去了1000元。

  支持设立教育奖励基金

  1993年,侨居海外的段氏宗亲给段德彰写信,想集资设立一个“段氏教育奖励基金”,奖励和资助学习优异和家庭困难失学的段氏家族子弟。段德彰认为,设立教育奖励基金是好事,但仅仅面向段氏太狭窄,如果搞成面向全县的教育奖励基金,那对发展老区教育事业,培养老区建设人才将会发挥更大作用。

  他立即给发出倡议的段氏宗亲寄去1000元,并写信说明自己的想法和建议。侨居海外的段氏宗亲采纳了段德彰的意见,很快筹集了10万港币,捐献给于都县人民政府,设立了“于都段氏教育奖励基金”,奖励全县品学兼优的学生和教学卓有成就的教师。段德彰被推荐为基金会名誉会长。该基金会促进了全县教学质量的提高。1995年全县高考录取人数突破400多人,“八五”期间全县向高等院校和中等专业学校输送人才4000多人。

  社会评价

  他军旅一生,崇尚节俭。生活上,他从来是部队发什么穿什么,没有买过一双皮鞋,只做过三次便服,还是出于工作需要。他不抽烟,不喝酒,饮食上也从不讲究。他对子女亲属的管教也非常严格。1960年大儿子段黎明上高二时,因品学兼优被解放军西安电讯工程学院破格录取。读到大学三年级时,因国家处于困难时期,学院被迫减员,段黎明作为大学肄业被提前分配。当时身为海军东海舰队第二政委的段德彰丝豪没动过让儿子完成学业拿到大学本科文凭的心思。1969年军队部分干部复员地方,段黎明被复员到南海舰队后勤部所属修船厂当工人。有关领导想与段黎明所在单位商量将他安排到舰队工作。身为舰队政委的段德彰态度鲜明:“作为领导干部决不能因为私事亲情,坏了党的规矩!”后来,国务院、中央军委下文,将1969年复员的军队干部重新作为干部调整安置,段黎明征求父亲的意见,段德彰说:“你既然已当了工人,就不要改来改去了,都是革命工作嘛!”就这样,段黎明今年已55岁了,仍是全厂上下公认的好工人。

  段德彰将军当年接济孤儿的动人往事,至今仍被上海人民传为美谈。那是1963年11月,时任海军东海舰队第二政委的段德彰,听说舰队管理处的临时工邱伟中父母相继病逝,留下4个7岁至18岁的孤儿,便主动义务承担起了接济和教育孤儿的责任。孩子们一年四季的衣服都由段老夫人路毅请人缝制和购买。每逢春节,他们都要将这些孩子们接到家里过节;伟中的妹妹生病了,路毅就带她去医院检查治疗。段老夫妇还把弱智老二邱伟萍接到家里调养,培养生活自理能力。

  急人民所急,帮人民所难,为人民谋福,是段老坚持的人生准则。1963年,河北发大水,他马上寄去500元钱和50公斤粮票;1991年,安徽发生洪涝灾害,他为灾区人民捐款1000元。今年南方数省暴雨成灾,他再次捐款1500元;“红军长征第一渡”的于都河渡口要建“长征大桥”,他闻讯后即刻寄去1000元表示支持,并写信鼓励家乡政府把这件造福老区人民的事办好。

赞 0
分享海报
版权声明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文章地址:龙山百科网 » 段德彰 简历(段德彰孙)及资料详述
图片正在生成中,请稍后...

周六

09/07

段德彰 简历(段德彰孙)及资料详述

段德彰,1913年生,江西省于都县人。原名段箕权。

登录

记住我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