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山百科网

扫描二维码在手机上浏览

翟婉明 简历(靖江翟婉明)及资料详述

  人物履历

  1981.09~1985.07,西南交通大学·机械系本科

  1985.09~1992.05,西南交通大学·机车车辆专业硕士生、博士生

  1987.07~1994.06,西南交通大学·机车车辆研究所助教、讲师、副教授

  1994.07~今,西南交通大学·列车与线路研究所所长、教授

  1996.01~今,西南交通大学博士生导师

  1998.07~1998.09,丹麦工业大学·客座教授

  1999.12~今,西南交通大学·特聘首席教授

  2000~今,国际车辆系统动力学协会(IAVSD)学术委员会委员

  2011.12.9,翟婉明教授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2017年5月27日,在四川省第十一次党代表大会选举为四川省出席党的十九大代表。

  学术兼职

  兼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六届学科评议组成员,Frontiers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ailway、振动工程学报、机械工程学报、铁道学报等期刊编委,振动与冲击编委会副主任,四川省科协副主席、成都市科协主席。

  主要研究

  铁路大系统动力学理论;高速列车系统动力学;磁悬浮车辆系统动力学;

  列车与线路及桥梁的相互作用;列车运行安全;动力学仿真;振动、噪声与控制。

  专业成就

  翟婉明是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创新奖、全国优秀教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创新争先奖获得者。

  翟婉明教授在国际上首先提出并系统建立了“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新理论,开创了铁路大系统动力学学科新领域。建立的“车辆-轨道统一模型”,突破了传统轮轨关系模型中关于“钢轨静止不动”、“轮、轨均为刚性体”和“左、右轮轨始终保持接触”等3种假说的局限性,并解决了对散粒体道床建模的国际性难题,在国际上被列为本领域四大代表性模型之一,并被称为“翟-孙模型”、“翟、孙五参数模型”而得到广泛采用。该理论模型在国内被成功地应用于我国列车提速及重载、高速铁路工程实践领域近10个重点工程(产品)之中,解决了列车提速及秦沈快速客运专线建设中的一系列关键技术难题,产生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主要包括:我国第一条时速200km客运专线(秦沈线)建设工程;新型提速客运电力机车SS7E横向动力性能改进设计;京秦客运通道时速200km提速改造工程;200km/h“天梭号”交流传动电力机车研制;西南山区铁路小半径曲线提速改造工程等。解决了我国铁路现代化建设中一系列关键技术难题,产生直接经济效益1.25亿元(增收节支额),新增利税9000余万元。

  翟婉明教授创造了“大型工程动力分析的快速数值积分方法”,被作为“万吨重载列车运行模拟”和铁道部“火车司机驾驶模拟培训装置”的动力学仿真算法,收到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主持研制成功铁路行业第一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工程动力学仿真软件——“高(快)速列车过桥安全性仿真评估通用软件”,从而为铁路设计部门在修建高(快)速铁路之前对关键桥梁设计方案进行安全评估提供了科学工具。

  主持项目

  共主持和参加了40余项国家、铁道部、教育部与四川省的纵向科研课题。

  1 主持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铁路大系统动力学理论的研究与应用,编号:59525511,1996~2001年。

  2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高速列车与线桥结构动态相互作用理论分析与试验研究,编号:50178061,2002~2004年。

  3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磁悬浮车辆/轨道系统动力学研究,编号:59975078,2000~2002年。

  4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铁路轮轨高频接触振动理论及应用,编号:19202015,1993~1995年。

  5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的研究,编号:19072054,1990~1992年。

  6 主持国家教委跨世纪优秀人才基金项目,现代铁路轮轨耦合动力学理论及应用,1994~1996年。

  7 主持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高校青年教师研究基金项目,高速列车与线路动态相互作用研究,1998~2000年。

  8 主持国家博士学科点基金项目,机车车辆与轨道结构的随机耦合振动理论研究,编号:98061303,1999~2001年。

  9 主研国家”七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重载列车动力学的研究,编号:75-22-02-04,1986~1989年,1989年通过国家鉴定。

  10 主研国家”八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减轻重载列车与线路相互作用及操纵优化的研究,编号:85-402-03-04,1991~1995年,子项目负责人,1996年通过国家验收。

  11 主持铁道部科技研究项目(秦沈客运专线综合试验科技攻关项目),桥上无碴轨道综合试验,编号:2000G49-D,2000~2004年。

  12 主持铁道部科技研究项目,列车-线路-桥梁动力学仿真通用软件的研究,编号:2001G40,2001~2003年。

  13 主持高等学校骨干教师资助计划项目,铁路车辆系统动力学若干关键基础问题的研究,2000~2001年。

  14 主研铁道部科技研究项目,货物列车动力学测试技术(地面及车上)及评判规范的研究,编号:98J29,1998~1999年,子项目负责人。

  15 主研铁道部科技研究项目,高速铁路高架桥上无碴轨道关键技术的试验研究,编号:98G01,1998年,子项目负责人,1999年通过铁道部评审。

  16 主持铁道部科技研究项目,京秦客运通道时速200公里提速改造工程动力仿真研究,2000年。

  17 主持(第二)铁道部科技研究项目,轨道刚度对轨道和列车动力性能影响的仿真分析,编号:98G31-D,1998~2000年。

  18 主持四川省应用基础研究项目,高速铁路轮轨冲击振动及其控制,1993~1995年。

  19 主持四川省应用基础研究项目,提速铁路线路强化技术,2002~2003年。

  20 主持四川省应用基础研究项目,超导磁悬浮列车系统动力学研究,2003~2004年。

  21 主研国家863计划高速磁浮交通重大专项子课题,TR08车辆系统(含轨道)动力学建模与仿真研究,2002~2003。

  荣誉奖励 科研成果奖励

  (1)中国高校十大科技进展,铁道机车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理论体系、关键技术及工程应用,2005年,主持,排名第一

  (2)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铁道机车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理论体系、关键技术及工程应用,2005年,主持,排名第一

  (3)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列车过桥动力相互作用理论、安全评估技术及工程应用,2009年,主持,排名第一

  (4)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铁路提速线路强化技术及其理论基础与工程实践,2003年,主持,排名第一

  (5)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铁路机车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研究及工程应用,2004年,主持,排名第一

  科研荣誉奖励

  (1)詹天佑青年科技奖,1994年

  (2)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高等院校青年教师奖(研究类),1996年

  (3)中国图书奖,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1998年,排名第一

  (4)詹天佑铁道科学技术奖-成就奖,2003年

  (5)四川省杰出青年科技人才奖,1999年

  (6)中国青年科学家奖,2006年(第六届,全国共10人)

  (7)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创新奖,2006年

  (9)四川省科技杰出贡献奖,2012年

  荣誉称号

  (1)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994年

  (2)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1993年

  (3)国家教委跨世纪优秀人才,1993年

  (4)全国百名青年科技标兵,1994年

  (5)铁道部优秀科技工作者,1995年

  (6)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995年

  (7)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1996年

  (9)四川省学术技术带头人,2002年

  (10)全国优秀教师,2009年

  (11)成都市科技创新十大人物“最具影响力技术创新奖”,2011年

  (12)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013年

  (13)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高速铁路基础结构动态性能演变及服役安全基础研究“(我国高速铁路基础结构领域的第一个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2013年

  (14)2015年9月17日,由中央电视台和光明日报社联合主办的2015“寻找最美教师”大型公益活动“被推选为活动“特别关注教师”。

  2017年05月,获得全国创新争先奖。

  论著 代表性著作

  (1)翟婉明著,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第3版),科学出版社,北京,2007年(中国图书奖)

  (2)翟婉明,夏禾,等著,列车-轨道-桥梁动力相互作用理论与工程应用,科学出版社,北京,2011年(国家学术著作出版基金资助)

  代表性论文

  在国内外公开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代表性论文如下:

  (1)Wanming Zhai, Kaiyun Wang and Chengbiao Cai, Fundamentals of vehicle-track coupled dynamics,Vehicle System Dynamics, 2009, 47(11), pp.1349-1376

  (2)Wanming Zhaiand Kaiyun Wang, Lateral hunting stability of railway vehicles running on elastic track structures,Journal of Computational and Nonlinear Dynamics, ASME, 2010, 5(4), pp. 041009-1-9

  (3)Wanming Zhai, Two simple fast integration methods for large-scale dynamic problems in engineering,International Journal for Numerical Methods in Engineering, 1996, 39(24), pp.4199-4214

  (4)W.M. Zhai, K.Y. Wang and J.H. Lin, Modelling and experiment of railway ballast vibrations,Journal of Sound and Vibration, 2004, 270(4-5), pp.673-683

  (5)W.M. Zhai, C.B. Cai and S.Z. Guo, Coupling model of vertical and lateral vehicle/track interactions,Vehicle System Dynamics, 1996, 26(1), pp.61-79

  (6)W.M. Zhai, C.B. Cai, Q.C. Wang, Z.W. Lu and X.S. Wu, Dynamic effects of vehicles on tracks in the case of raising train speeds,Journal of Rail and Rapid Transit, Proc. Instn Mech. Engrs, Part F, 2001, 215(2), pp.125-135

  (7)Wanming Zhaiand Xiang Sun, A detailed model for investigating vertical interactions between railway vehicle and track,Vehicle System Dynamics, 1994, 23(Suppl.), pp.603-615

  (8)W.M. Zhai, C.B. Cai and K.Y. Wang, Numerical simulation and field experiment of high-speed train-track-bridge system dynamics,Vehicle System Dynamics, 2004, 41(Suppl.), pp.677-686

  (9)W.M. Zhaiand C.B. Cai, Effect of locomotive vibrations on pantograph-catenary system dynamics,Vehicle System Dynamics, 1998, 28(Suppl.), pp.47-58

  (10)W.Zhaiand Z. Cai, Dynamic interaction between a lumped mass vehicle and a discretely supported continuous rail track,Computers&Structures, 1997, 63(5), pp.987-997

  (11)W.M. Zhaiand H. True, Vehicle-track dynamics on a ramp and on the bridge: Simulation and measurements,Vehicle System Dynamics, 2000, 33(Suppl.), pp.604-615

  (12)W.M. Zhaiand C.B. Cai, Train/track/bridge dynamic interactions: Simulation and applications,Vehicle System Dynamics,2002, 37(Suppl.), pp.653-665

  (13)W.M. Zhaiand K.Y. Wang, Lateral interactions of trains and tracks on small-radius curves: simulation and experiment,Vehicle System Dynamics, 2006, 44(Suppl.), pp.520-530

  (14)Wanming Zhai, Zhenxing He and Xiaolin Song, Prediction of high-speed train induced ground vibration based on train-track-ground system model,Earthquake Engineering and Engineering Vibration, 2010, 9(4), pp. 545-554

  (15)Wanming Zhai, H Takemiya, G De Roeck and E Tutumluer. Advances in Environmental Vibration, Science Press, Beijing, 2011

  (16)C.F. Zhao andW.M. Zhai, Maglev vehicle/guideway vertical random response and ride quality,Vehicle System Dynamics, 2002, 38(3), pp.85-210

  (17)G. Chen andW.M. Zhai, A new wheel/rail spatially dynamic coupling model and its verification,Vehicle System Dynamics, 2004, 41(4), pp.301-322

  (18)Z. Ren, S. Sun andW. Zhai, Study on lateral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f vehicle/turnout system,Vehicle System Dynamics, 2005, 43(4), pp.285-303

  (19)翟婉明,车辆-轨道垂向系统的统一模型及其耦合动力学原理,铁道学报,1992年,第14卷,第3期,pp.10-21

  (20)翟婉明、蔡成标、王其昌,提速线路强化技术对策、理论基础与工程实践,中国铁道科学,2002年,第23卷,第6期,pp.78-85

  (21)翟婉明、王开云、杨永林、孟宏、封全保,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理论在现代机车车辆设计中的应用实践,铁道学报,2004年,第26卷,第4期,pp.24-30

  (22)翟婉明、蔡成标、王开云,高速列车-轨道-桥梁动态相互作用原理及模型,土木工程学报,2005年,第38卷,第11期,pp.132-137

  (23)翟婉明,机车车辆与线路最佳匹配设计原理、方法及工程实践,中国铁道科学,2006年,第27卷,第2期,pp.60-65

  (24)翟婉明、王开云、陈建政,铁路货车横向非线性动态行为的理论与试验研究,机械工程学报,2008年,第44卷,第11期,pp.138-144

  (25)翟婉明、金学松、赵永翔,高速铁路工程中若干典型力学问题,力学进展,2010年,第40卷,第4期,pp.358-374

  国家发明专利

  (1)铁路轨道系统动态性能可视化仿真方法,授权号:ZL200710049808.9(第一发明人)

  (2)一种转向架在轨道上运行的全尺寸脱轨机理试验台,授权号:ZL 201010503981.3(第一发明人)

  (3)高速铁路实尺轨道结构的动态特性试验装置,授权号:ZL 201120205286.9(第一发明人)

  (4)一种轴箱悬挂定位装置,授权号:ZL200910244338.0(第二发明人)

  软件著作权

  (1)机车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仿真分析系列软件之一:垂向动力作用分析系统VICT,授权号:2005SR01734,排名第一

  (2)机车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仿真分析系列软件之二:动态安全性分析系统TTISIM,授权号:2005SR01735,排名第一

  (3)列车-线路-桥梁动力学仿真分析软件TTBSIM,授权号:2009SR09434,排名第一

  人物事迹 艰难求学

  元麦糊糊果腹的童年时期

  1963年8月,翟婉明出生于江苏靖江一个贫苦农村家庭,家中姊妹三个,翟婉明他排行老二。童年时期,经常吃不饱肚子。在翟婉明家乡,有一种叫元麦的植物,磨成面粉,加进水里,再混合几粒米,就是小时候的一天三顿饭。虽家庭贫苦,但翟婉明的父母思想开明,支持鼓励三姊妹上学。到中学阶段,翟婉明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顺利读完初中。姐姐和弟弟与周围很多人一样,没有继续读下去。

  放弃做代课老师参加高考

  因成绩优异,翟婉明中学毕业后顺利考入高中。但进入高中后,翟婉明对未来充满了迷茫,突然感到没有出路。此时,当地小学校长找到翟婉明,邀请做小学代课老师。1977年,就在翟婉明准备答应邀约时,全国恢复高考的消息传来。1981年,翟婉明以优异的成绩考入西南交通大学。

  圆梦交大

  第一次坐火车省钱饿肚子

  1981年,翟婉明拿着西南交通大学的录取通知书,踏上了火车。因当时大雨连绵,宝成铁路塌方,很久路都不通,翟婉明只能先转搭去上海的火车,然后乘火车从上海到昆明,再从昆明坐火车到成都。路途经历三天四夜。一天一夜后,翟婉明站到了贵阳。那时刚从农村出来,家里穷,买完火车票后,就剩两块钱。翟婉明不敢买吃的,只能自己饿着,看别人吃。等饿到昆明,翟婉明发现,从昆明到成都是快车,快车票还要再加3块钱,即使一路没舍得买口吃的,那两块钱还是不够。翟婉明只能拿着西南交通大学的入学通知书去找警察。在警察的帮助下,翟婉明最终填饱肚子,到西南交通大学所在地的四川峨嵋火车站。出站时,翟婉明见到学校来接的人,这成为人生中最幸福的时刻之一。那是翟婉明第一次坐火车,18岁的他,从此和铁路结缘。

  第一位提前毕业的研究生

  1981年9月,翟婉明进入峨眉山脚下的西南交通大学内燃机专业学习。1985年9月,国家开始免试研究生推荐制度,翟婉明以专业第一的成绩被推荐为免试攻读西南交通大学硕士学位研究生,师从于承训教授,主攻机车车辆传热学。因入学前已明确硕士论文选题,加上西南交大实行学分制,翟婉明提前修满学分,提前进入论文工作阶段。 在更加刻苦和努力下,仅一年零九个月的时间,翟婉明研究生毕业。1987年6月,翟婉明提前一年完成学业,顺利通过硕士论文答辩,并留校在机械工程系热工教研室任教。 翟婉明成为西南交通大学历史上第一位提前毕业的研究生。

  意外获得读博的机会

  研究生提前毕业并留校任教,这样的毕业很圆满。让翟婉明遗憾的是,当时所读的专业在西南交大没有博士点,翟婉明准备趁暑假回老家一趟,回来后认真教书,再做打算。在学校食堂吃饭时,机车车辆知名专家、西南交大教授孙翔(后任西南交通大学校长)对翟婉明讲,希望其报考机车车辆专业动力学方向的博士研究生。

  以第一名成为博士

  因博士专业与本科及硕士专业不一致,虽孙翔教授反复做工作,依然没有打动翟婉明。暑假开始后,翟婉明回到江苏老家。回家没多久,翟婉明收到孙翔教授寄来的信。在信里,老师建议翟婉明选择专业要大胆,以他的实力,考上肯定没问题,不用担心专业跨度的问题。不久,翟婉明又收到老师的第二封信。信的主题仍然是鼓励他报考博士。8月底暑假结束,翟婉明回到学校。孙老师和学科博士点的带头人严隽耄教授一起把翟婉明叫到办公室,做了一次长谈,沈志云院士也给予了极大的鼓励。老师们的鼓励打动了翟婉明。翟婉明下定决心准备考试。考试成绩出来后,全校秋季(当年的第二次)博士入学考试一共考上三个博士生,翟婉明名列第一。

  笑称是西南交大的“土教授”

  自1981年考入西南交通大学机械学专业后,翟婉明的人生从此与母校紧紧联系在了一起。1991年,翟婉明被学校破格晋升为副教授,1994年破格晋升为教授,31岁的翟婉明成为当时中国铁路系统最年轻的教授。而33岁这年,翟婉明成为博士生导师。

  在2011年新增选的中国科学院院士中,近90%是海归,翟婉明则是10%的例外。翟婉明是地地道道的本土专家,没在国外念过一天书。

赞 0
分享海报
版权声明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文章地址:龙山百科网 » 翟婉明 简历(靖江翟婉明)及资料详述
图片正在生成中,请稍后...

周日

09/08

翟婉明 简历(靖江翟婉明)及资料详述

人物履历1981.09~1985.07,西南交通大

登录

记住我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