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山百科网

扫描二维码在手机上浏览

艾未未 简历及资料详述

  词条概要

  艾未未,中国当代艺术家。1978年考入北京电影学院;1998年担任“中国艺术文件库”艺术总监;2006年在华人艺术家中排名第一;2012年全球当代艺术界最有影响力人物中位列第3位。

  人物生平

  1978年,考入北京电影学院。

  1981年~1993年,旅居美国纽约,先后就读于 纽约帕森设计学院, 纽约艺术学生联盟。

  1993年,回国探望病重的父亲,为了打发时间,也为了重新了解祖国的艺术遗产,他开始收藏古董。

  1998年~1999年,担任“中国艺术文件库”艺术总监、展馆策展人。

  1994年~1999年,主编出版前卫艺术刊物“ 黑皮书”(1994)、 白皮书(1995)、 灰皮书(1979)北京。

  2000年,于上海策划艺术展《不合作方式》 。 .

  2008年, 北京奥运会主体育场“ 鸟巢”项目设计方案中标者——赫尔佐格和德梅隆建筑设计公司的中方项目顾问。

  2008年起,制作了数十部反映中国现实的 纪录片。

  2011年4月3日~2011年6月22日, 艾未未事件。

  2014年5月23日下午在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参观新展“戴汉志:5000个名字”的很多观众都看到了一面空白的展墙,这面墙上原本应该呈现的三件作品被艺术家艾未未在当天撤走。据了解,这场风波由于尤伦斯方面在作品说明中隐去了艾未未的名字,引起艺术家艾未未不满,在其个人 社交网络吐槽尤伦斯艺术中心“篡改当代艺术历史史实,再次删除我作为汉志的朋友、合作者的名字。”并表达了自己对中国当代艺术怪象的鄙视。

  艾未未发表于Flitto的原文:

  aiww:北京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回顾纪念我的友人、合作者戴汉志的展览中,篡改当代艺术历史史实,再次删除我作为汉志的朋友、合作者的名字。我将参展作品撤出,以表示对汉志的永久怀念,和对中国当代艺术怪象之鄙视。

  2014年6月11日下午, 艾未未上传了一张自己举着大腿模仿枪的照片到有着大量粉丝的社交网站 Twitter和 Instagram。此后,他转发了超过100张众人模仿他的姿势的照片。他的图片引发了社交网络疯狂模仿的热潮。(详见百度百科词条: 腿枪照)

  荣誉及成就

  2006年

  2006年,入选英国权威艺术杂志《 艺术评论》 “全球当代艺术界最有影响力100人”(2006年),在华人艺术家中排名第一。

  2007年

  2007年1月11日,入选2006年度十大艺术新闻人物。

  2007年10月,入选英国权威艺术杂志《艺术评论》 “全球当代艺术界最有影响力100人”(2007年),名列68位。

  2008年

  2008年9月20日至11月30日,英国利物浦国际当代艺术双年展,经过评委会层层筛选和评定,选出了250名世界上最具有代表性的艺术家,其中包括艾未未。

  2008年11月8日,大收藏家希克创办的本年度中国当代艺术奖,在尤伦斯艺术中心展出获奖作品。艾未未获“终身成就奖”并展出了他的装置新作:500辆“永久”牌自行车切割成小块的碎片零件。

  2008年10月,入选英国权威艺术杂志《 艺术评论》 “全球当代艺术界最有影响力100人”(2008年),名列第47位。

  2009年

  2009年3月,获第二届 沙飞摄影奖摄影创作奖。

  获奖理由:艾未未的《纽约1983-1993》,既展现个体对生活、生命的理解与态度,也把个体观看与现实的关系具象化。他对摄影的态度其实就是对生活的态度。通过一系列无视摄影法则的摄影行为,将个体对自由的追求还原到了胶片之中。他以反摄影的方式,提示何为摄影,以颠覆摄影的方式,颠覆人们对摄影的固定观念,也质询人们对现实的僵化认识。成为他生命器官之一部分的照相机,把个体的直觉与本能,与时而动荡、时而沉闷的现实直接对接,通过日常的片断,重构个体的生命体验,铺延开一幅真实的生命图像。他的一系列看似漫不经心的影像,在将日常的苦涩、欢乐、忧伤、无聊、希望、诗意与暴力糅合一体的同时,也编织成一部个体与时代息息相通的个人史。

  2009年10月,入选 英国权威艺术杂志《 艺术评论》 “全球当代艺术界最有影响力100人”(2009年),位列43位。

  2010年

  2010年10月,入选英国权威艺术杂志《 艺术评论》 “全球当代艺术界最有影响力100人”(2010年),位列13位。

  2011年

  2011年10月13日,入选英国权威艺术杂志《 艺术评论》 “全球当代艺术界最有影响力100人”(2011年),位列榜首,被BBC称之为ArtReview’s ’most powerful artist’(《艺术评论》最有影响力的艺术家)。

  2012年

  2012年2月,和瑞士建筑事务所赫尔佐格·德梅隆一同被选为设计英国蛇形画廊的设计师,这将是蛇形画廊的第十二个展亭。这个设计组合在2008年合作设计了北京奥运会场馆 鸟巢,该项目还荣获RIBA lubetkin大奖。

  2012年2月15日,美国ICP国际摄影中心的年度奖 项Infinity Awards揭晓,艾未未获得Cornell Capa奖。

  2012年3月,获国际艺术评论家协会美国分会(AICA-USA)2011年度最佳展览奖最佳公共项目二等奖。(Best Project In A Pubilc Space)

  《艾未未: 十二兽首》(艾未未,Circle of Animals/Zodiac Heads,地点:纽约Pulitzer Fountain,Grand Army Plaza,展期:2011.5.2-2011.7.15,项目组织者:Larry Warsh/AW Asia)

  2012年5月,获选为美国人权基金会首届“哈维尔创意异议人士奖”的得奖者。

  2012年10月,入选英国权威艺术杂志《 艺术评论》 “全球当代艺术界最有影响力100人”(2012年),位列第3位。

  作品风格

  作品以观念艺术、建筑艺术、物件装置到社会评论与行动关怀,展现了多面向的艺术能量与开放的格局,其创作媒介素材包括:摄影、雕塑、陶瓷、大理石、脚踏车、古木器以及录像等,并在国际艺术界享有盛誉。

  艺术作品 著作

  (1)1994年 《黑皮书》 (Black Cover Book)

  (2)1995年 《白皮书》 (White Cover Book)

  (3)1997年 《灰皮书》 (GrayCover Book)

  (4)2002年 《中国当代艺术访谈录:中国当代艺术奖1998-2002》

  (5)2003年 Ai Weiwei: works, Beijing 1993-2003

  (6)2004年 Beijing 10/23 /Ai Weiwei

  (7)《 谢南星作品:1992-2004》(Xie Nanxing,paintings:1992-2004,与陈卫群合著),Galerie Urs Meile(瑞士 卢塞恩);Timezone 8(北京),2004年

  (8)《 谢南星作品:1992-2008》(Xie Nanxing:works,1992-2008),Timezone 8(香港),2008年

  (9)《Fragments:Beijing 2006》(与 陈卫群合著),Galerie Urs Meile(瑞士卢塞恩);Timezone 8(北京),2006年

  (10)2006年《碎片:北京2006/艾未未》

  (11)2007年 Ai Weiwei: works 2004-2007

  (12)《 此时此地》(Time and place),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

  对于中国大多数人来说,艾未未的形象总是充满力量同时隐约模糊。他在世界范围内享有令人惊讶的知名度,他是国家体育场“鸟巢”设计的重要参与者,他制作过许多奇奇怪怪东西,同时是个直言无忌的批评者。《此时此地》是艾未未的第一部中文著作,集中体现他在艺术与建筑等领域的非凡洞见。

  (13)《艾未未:纽约1983-1993》(Ai Weiwei,New York 1983-1993,与 毛卫东合著),三影堂出版有限公司,2010年

  (14)《不要对我有幻想:艾未未杂文选》,香港:大山文化出版社有限公司,2012年。本书选自2005年至2009年博客文字。

  (15)《寻找快乐的能力:艾未未访谈集》(与蒙宪合著),香港:大山文化出版社有限公司,2013年

  个展

  1982年 亚洲基金会,美国三藩市

  1988年 “旧鞋.性安全” Art Waves画廊,美国纽约

  2003年 麦勒画廊,北京-卢塞恩,瑞士卢塞恩

  2004年 个展,伯尔尼画廊,瑞士伯尔尼

  2004年 Caermersklooster,根特文化艺术中心,比利时根特

  2004年 个展,罗伯特米勒画廊,美国纽约

  2006年 “碎片”,麦勒画廊,北京-卢塞恩,中国北京

  2007年 麦勒画廊,北京-卢塞恩,瑞士卢塞恩

  2007年 Traveling Landscapes,Aedesland,德国柏林

  2008年 个展,艾比安画廊,英国伦敦

  2008年 个展,现代画廊,韩国首尔

  2008年 个展, 格罗宁根美术馆,荷兰格罗宁根

  2009年 “艾未未,纽约1983-1993”,三影堂摄影艺术中心,中国北京

  群展

  1979年 第一届“星星画会”展览, 中国美术馆馆外,中国北京

  1980年 第二届“星星画会”展览, 中国美术馆,中国北京

  1986年 “中国新表现”,城市美术馆,美国纽约

  1986年 “中国前卫艺术”,奥尔巴尼大学美术馆,美国纽约

  1987年 The Star at Harvard: Chinese Dissident Art,哈佛大学费正清东亚研究中心,美国哈佛大学

  1989年 “星星画会:10年”香港汉雅轩/台湾汉雅轩/法国巴黎汉雅轩

  1993年 “中国当代艺术:星星画会 15年”,东京画廊,日本东京

  1995年 “变化:中国当代艺术”,哥德堡美术馆, 瑞典哥德堡

  1996年 Begegnung mit China, 路德维希国际艺术论坛,德国亚琛

  1997年 “接点——韩国,中国,日本当代艺术”,大邱文化艺术中心,韩国大邱

  1998年 Double Kitsch: Painters from China,Max Protetch画廊,美国纽约

  1999年 Innovations Part I,中国艺术文献仓库,中国北京

  1999年 “第48届威尼斯双年展”,意大利威尼斯

  1999年 Concepts, Colors and Passions,中国艺术文献仓库,中国北京

  2000年 “不合作方式”,东廊画廊,中国上海

  2000年 Portraits, Figures, Couples and Groups,比翼艺术中心,中国上海

  2001年 Take Part II, Galerie Urs Meile,麦勒画廊,北京-卢塞恩,瑞士卢塞恩

  2001年 “土木.中国年轻的建筑”,Aedes 画廊,德国柏林

  2001年 Take Part I,麦勒画廊,北京-卢塞恩,瑞士卢塞恩

  2002年 “中国——传统到现代”,奥伯豪森路德维希博物馆, 奥伯豪森德国

  2002年 “第1届广州三年展”,广东美术馆,中国广州

  2003年 New Zone – Chinese Art, Zacheta国家美术馆,波兰华沙

  2003年 “节点-中国当代艺术的建筑实践展”,上海联洋建筑博物馆,中国上海

  2003年 Cement u2013 Marginal Space in Contemporary Art, 前波画廊, 美国纽约

  2004年 “第9届国际建筑展”, 威尼斯双年展, 意大利威尼斯

  2004年 “过去与未来之间:中国新摄影与影像”,芝加哥当代美术馆, 美国芝加哥/纽约国际摄影中心, 美国纽约

  2004年 Modern Style in East Asia, 北京东京艺术工程, 中国北京

  2005年 “第2届广州三年展”,广东美术馆,中国广州

  2005年 “过去与未来之间:中国新摄影与影像”维多利亚.阿尔伯特美术馆, 英国伦敦/西雅图美术馆, 美国西雅图

  2005年 “东经116?与北纬40?的聚落” 站台.中国当代艺术, 中国北京

  2005年“第一届蒙彼利埃中国当代艺术双年展”,法国蒙彼利埃

  2005年 Herzog & de Meuron. An Exhibition, 泰特现代美术馆, 英国伦敦

  2006年 “入境:中国美学-2006上海当代艺术馆文献展”, 上海当代艺术馆,中国上海

  2006年 “第5届亚太当代艺术三年展,昆士兰美术馆,澳大利亚昆士兰

  2006年 “第15届悉尼双年展”,澳大利亚悉尼

  2006年 “填空”, 中国艺术文献仓库, 中国北京

  2006年 “2006釜山双年展”, 釜山现代美术馆,韩国釜山

  2007年 “透视的景观:第6届深圳当代雕塑展”OCT当代艺术中心,中国深圳

  2007年 “原点:星星画会回顾展”今日美术馆,中国北京

  2007年 “Art from China u2013 乌里.西克藏品展”,巴西银行文化中心,巴西里约热内卢

  2007年 “中国欢迎你……欲望,奋斗,新身份”,格拉茨美术馆,奥地利格拉茨

  2007年 The Real Thing: Contemporary Art from China,利物浦泰特,英国利物浦

  2007年 “第二届莫斯科双年展”, 俄罗斯莫斯科

  2008年 “第11届国际建筑展”,意大利威尼斯

  2008年“利物浦双年展08”,泰特利物浦,英国利物浦

  2008年“超级风水:尤伦斯基金会藏品展”,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中国北京

  2008年“移花接木——中国当代艺术中的后现代方式”,OCT艺术设计画廊,中国深圳

  2008年“地图游戏:变化动力”今日美术馆,中国北京

  2008年“金色中国-中国当代艺术展”,麦约美术馆, 法国巴黎

  2008年 “身体媒介”多伦当代美术馆,中国上海

  2009年 Action u2013 Camera: Beijing Performance Photography, Morris and Helen Belkin画廊,加拿大温哥华

  2009年 “麻将:中国当代艺术,希克藏品展”,Peabody Essex美术馆,美国赛勒姆

  送评作品

  1、1983 Lorimer Avenue Apartment, Brooklyn. 布鲁克林洛里莫大街公寓

  2、1986 Chen Kaige & Carma Hinton. 陈凯歌和卡玛·辛顿

  3、1986 Self-Portrait. 自拍

  4、1987 Backstage at the Met. 8th Street Subway Station. 大都会歌剧院后台 八街地铁站

  5、1987 Basement of the World Trade Center. 世贸中心地下室

  6、1987 Dress Rehearsal for Turnadot at the Metropolitan Opera. 大都会歌剧院的《图兰多》彩排

  7、1988 Allen Ginsberg. 艾伦·金斯伯格

  8、1990- Alaifu. 阿来夫

  展出动态

  《童话》——2007年 “第12届卡塞 尔文献展”,德国卡塞尔

  2007年2月份起,艾未未在自己的博客上公布,要在中国各地招募1001人,组成《童话》军团,去德国卡塞尔参加文献展,所有人的食宿、交通全部由艾未未承担,总投入300万欧元。

  2007年7月17日,艾未未在自己的博客上公布了第三批《童话》成员离开德国卡塞尔的图片,至此,艾未未带领1001个中国人到德国 格林童话的故乡 卡塞尔参加文献展的“作品”就基本完成了。

  《一亿颗陶瓷瓜子》——2010年,第11届 联合利华艺术委员会展览,英国伦敦Tate Modern Turbine Hall

  2010年10月11日,中国艺术家、诗人艾青之子艾未未在伦敦泰晤士河畔的泰特现代美术馆内为第十一届联合利华艺术委员会展览揭幕。

  2010年10月12日~14日,《 1亿颗陶瓷瓜子(Sunflower Seeds)》,英国泰特现代艺术博物馆涡轮大厅(Tate Modern Turbine Hall,London)。

  《 金融时报》专栏作家Peter Aspden发表评论说,作品让人想起了 大卫·芬奇的电影《 社交网络》( Facebook创始人的故事)。这一作品因参观者踩踏而产生的粉尘问题而被暂停。

  2011年2月16日,2010中国当代艺术金棕榈及金酸莓奖在北京举行了颁奖典礼,艾未未的《一亿颗瓜子》同时获得了金棕榈及金酸莓奖。

  建筑

  1999年 艾未未工作室 北京(建成)

  2000年 艺术文件仓库 北京 (建成)

  SOHO现代城景观设计 北京 (建成)

  SOHO现代城艺术馆策划 北京 (建成)

  2001年 长城脚下的公社景观设计 北京 (建成)

  甲55酒吧 北京 (建成)

  2002年 上海视觉艺术大学 (方案)

  艾青文化公园 浙江(建成)

  金华金东义乌江大坝 浙江(建成)

  江苏安特汽车厂 江苏(建成)

  国家体育场方案 赫尔佐格.德梅隆建筑事务所顾问 北京(建成)

  金东新区商业文化中心 赫尔佐格.德梅隆建筑事务所顾问(方案)

  广东东莞 松山湖文化营展览馆 (方案)

  中国国际建筑艺术实践展16#建筑——六间 南京 (在建)

  哑巴 空间设计 北京(建成)

  去哪 餐厅 北京(建成)

  金华建筑艺术公园小型公共建筑展策划及公园景观设计(建成)

  金华建筑艺术公园古陶博物馆 (建成)

  运河岸上的院子 九个盒子 北京 (建成)

  上河别墅G12建筑 北京(在建)

  泰禾地产招商局办公室设计 北京(建成)

  泰禾地产别墅样板间设计北京 北京(建成)

  四川 九寨沟边边街 四川(建成)

  丽江雪山水城树宅 云南(在建)

  高尔夫俱乐部 云南(方案)

  草场地北院改造 北京(建成)

  草场地北院二期 北京(建成)

  海口别墅 海南(方案)

  黄山登山者纪念碑 安徽(方案)

  2006年 江南会所 杭州(方案)

  摄影棚 北京(在建)

  昆明艺术家别墅 昆明(在建)

  上院室内设计 北京(方案)

  纪录作品

  2010年7月末,中国首部吃猫调查纪录片《 三花》在京沪穗三地举办放映会。该片由艾未未工作室历时7个月调查拍摄,从2009年12月上海救猫志愿者的一次猫车拦截行动开始,最终牵出了一条触目惊心的灰色吃猫产业链。

  人物其他信息 文字传记

  《瞧,艾未未》,台北市:倾向出版社,贝岭编,2011年

  《Weiwei-isms:Ai Weiwei》,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Larry Warsh著,2012年

  《谈艾未未》(Regarding Ai Weiwei), 台北市立美术馆,刘永仁执行编辑,韩伯龙、张至维翻译,2012年

  传记电影

  《艾未未:从未抱歉》(Ai WeiWei: Never Sorry,2012年),美国青年女导演/记 者艾莉森·克莱曼(Alison Klayman)跟访艾未未两年时间,记录了这位 艺术家、 社会活动家的人生,艺术,以及政治遭遇等。

  2012年,获柏林影展。

  2012年,获日舞影展评审团特别奖。

  2012年,获台湾国际纪录片双年展评审团特别推荐奖。

  2013年,艾莉森·克莱曼入围第65届 美国导演工会奖最佳纪录片导演提名名单,《艾未未:从未抱歉》同时入选 第85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纪录长片奖。

  人物肖像

  2013年,华裔摄影师赵益锋(Stefen Chow),供职于马来西亚Smithsonian magazine,凭肖像《 艾未未》获得第56届 荷赛奖肖像类单幅二等奖。

  人物评价

  一个在艺术界、策划界、建筑界、理论界、家具界、媒体界等各个领域里不断的破坏生态,颠覆话语方式,自翊为搅屎棍的大混混2006年写了一年博客共计1080篇,200多万的高访问量高人气指数着实给中国的一些当代艺术家们开拓新领域起了个好头。

  ————2006年度十大艺术新闻人物评语

  作为一位中国当代艺术家,艾未未以其雕塑、装置和建筑而闻名,但摄影在他的艺术创作实践当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他对摄影有着独到的见解,也曾经用摄影来创作艺术作品。我推荐艾未未参评的理由是他利用摄影的手段和媒介,真实地记录了自身的生活和强调发现真实的记录,并通过博客的网络发布出去。

  他的拍摄无所不在,这些照片的拍摄本身就是什么东西感兴趣就拍什么,完全凭着一种不知所来的直感,带有一种不经所谓艺术修饰的低层视角,其主观是想达到他所在的整体环境、过程,包括物理和人文的不同层面的原生态的效果。这些照片是对他自己的生活和工作,以及周围场景所作的纪录,揭示了他的思考和态度,带着不同时代特有的烙印。在他的摄影中,他排斥和挑战所谓的经过艺术渲染的摄影,也拒绝从日常生活的参照中提示出来的摆拍、虚构、刺激的手段与策略的所谓前卫艺术摄影,更摒弃具有效果的真实性的纪实和新闻性摄影。至于照片拍得好与坏,或从什么视角来摄取已经无所谓了。他是有意识地隐去他的艺术家身份,可以说他是以往拍摄系统规则的破坏者,也是有意识地在颠覆我们惯常摄影的审美意识与习惯。同时,从某种角度也预示着一种民主意识的生成,因为他的传播方式主要是和互联网开放、自由等特性密切结合在一起的,可以更加无所顾忌地选择表达的方式。所以,拍摄也许对他来说与其是一种对真实的直观摄取,还不如说是一种对现实的表态,或用以抚慰现实中的某种缺失。例如,在上海的杨佳事件中,艾未未的态度与方式已引起广泛关注,并在许多观者的眼中成为不畏强权的直言者。

  因此,在他所提供的新的选择性表达空间内,观者需要在这种选择性中进行一次新的社会形象的认知与重组。这是以往从没有过或尝试过的传播和展示的视觉经验,也是一种新的更为自主的表达机制。在他的这种拍照、发布和与其他博客的链接及上网观者的互动中,人们的生活距离,或者说艺术与现实生活的关系,因为有了这种方式而另外多了一项拉近的工具和渠道。其意义不仅在于用一种新的视觉观念表现所处的生存环境,而且还在于触碰了我们惯常的接受图像的观看模式和经验,更为我们自身的存在记录了自主意识的历史。

  ————第二届“沙飞摄影奖”提名委员 冯博一

  很多事情和他有关。他和2008年奥运会的主场馆有关,他是中方顾问。他和一些书有关,1994年的《 黑皮书》和之后的《 白皮书》、《 灰皮书》,已成为记录上世纪90年代当代艺术发展的重要资料。每天都有大艺术馆和基金会的人、作家、摄影师和导演拜访他,“他们连长城都不去,就来这儿,急切地想知道中国发生着什么。”

  他是2007年卡塞尔艺术展上最出风头的艺术家,带领1001个中国人,飞到 格林童话的故乡 卡塞尔,轻松地完成了一次时空转换的观念行为,并命名为“童话”,这是本届卡塞尔文献展最重磅的作品。

  西方来了!西方人来了!这次,在西方,1000名中国人来了,领头的人是艾未未和他的络腮胡子。

  ———— 陈丹青

  有人说艾未未是个彻底的目的论者,一切事情从目的出发,简单、直线条。而熟悉艾未未的人可以提供一个更久远的线索:12年前在纽约的他就鲜明地反对建筑和装修有任何抒情的倾向,喜欢冷酷、喜欢简单。这个观点有些像提倡的简约风格,但实际上,两者有根本的区别:未未所喜欢和提倡的,是省略去所有的风格,不占有任何文化含义,“最好是把一个空间最合理地使用,不需要带有任何文化含义,并且我会刻意地避免各种设计潮流。”他说。于是,在这座房子出现的时候,就有了各种让人匪夷所思的细节。比如,房子盖完的时候,工人非常不理解:这个房子没有屋顶!“我觉得一个房子跟一个盒子很像,感觉是要把东西盛进去的那种,一有房顶就容易染上各种风格,传统的、西化的,我都不喜欢,所以只是非常简单地盖上。”

赞 0
分享海报
版权声明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文章地址:龙山百科网 » 艾未未 简历及资料详述
图片正在生成中,请稍后...

周六

09/07

艾未未 简历及资料详述

词条概要艾未未,中国当代艺术家。1978年考入北京电影学院;1998年担任“中国

登录

记住我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