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山百科网

扫描二维码在手机上浏览

董振堂 简历(红五军团长董振堂简历)及资料详述

  董振堂 –

  个人概述

  董振堂(1895—1937年),宁都起义领导人。字绍仲,新河县人,1917年考入北京清河陆军中学,1923年毕业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九期炮科,后与赵博生一起在宁都率部起义,参加工农红军。1934年参加红军长征。1937年在甘肃高军党务宣传和训练工作。从此董振堂受到共产党的政治影响,在北伐战争中率部作战,会同友军一举击溃了吴佩孚的豫鄂联军,战功显著,深得冯玉祥的赞赏,短短几年便由一个见习排长提升为师长。1927年,蒋介石叛变革命,破坏了国共合作,将人民推向内战的深渊,中原大战后,冯玉祥下野,冯部黄河以南的残余部队被蒋介石收编调往山东济宁地区,董振堂任改编后的国民革1931年任国民党军第26路军73旅旅长时,被调到江西“剿共”。“九一八”事变后,反对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思想日益倾向革命。同年12月14日和赵博生、季振同等率第26路军1.7万余官兵举行宁都起义,在中国革命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起义部队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5军团,他任军团副总指挥兼第13军军长,后任军团长。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率部参加赣州、漳州、南雄水口等战役战斗和中央苏区第四、第五次反“围剿”,屡立战功,声名大振。曾获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授予的红旗勋章。

  1934年10月率部参加长征,红5军团担任后卫,多次完成阻击国民党军的任务,为保障中央红军主力北上立下了赫赫战功,红5军团因此荣膺“铁流后卫”的光荣称号。1935年6月第一、四方面军会师后第5军团改称第5军,他任军长。1936年10月所部编入西路军,渡黄河西征,指挥所部参加攻占山丹、临泽、高台等县城的战斗。1937年1月12日率部在甘肃高台县城与近十倍于己的敌人浴血苦战,战至最后一人一弹,于20日壮烈牺牲。

  董振堂 –

  职业生涯

  董振堂1895年出生于新河县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自幼立志要改造不平等的旧社会。董振堂13岁进入曹庄初级小学,19岁高小毕业考入冀县中学,毕业时获得优秀模范学生的称号。1917年他投笔从戎,考入清河陆军预备学校。1920秋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1922年春,毕业于该校第九期炮科,抱着救国救民的目的在冯玉祥的陆军11师当见习军官。他曾随冯玉祥参加了推翻贿选总统 曹锟的北京政变,驱逐清朝末代皇帝溥仪出宫的斗争和欢迎孙中山先生北上等活动。1926年9月17日冯玉祥国民军在绥远丘原誓师向甘肃、陕西进军,同北伐军南北呼应。共产党人刘伯坚任国民联军总政治部副部长,聘请原苏联红军团长乌斯曼诺夫为政治军事顾问,并派党政人员分赴各军成立政治处,担任全命军第26路军第25师73旅旅长。1931年春,蒋介石下令调26路军南下江西进攻红军。企图让这支杂牌军和红军相互拼杀两败俱伤。广大官兵洞悉蒋介石的阴谋,都不愿南下,73旅军人甚至把铁路掀翻,拒绝南行,使部队滞留数日才走。第三次围剿失败后,26路军移到被红色区域包围的宁都县城,部队伤亡惨重,加上水土不服,疾病流行,不少人相继患病死亡。“九一八”事变后,东北沦陷。26路军广大官兵纷纷要求北上抗日,保卫家乡。高级将领也联名通电蒋介石,要求北上抗日,但遭到蒋介石的斥责和重兵阻拦。董振堂在困守宁都的几个月中,面对红军的宣传和革命活动,他看到了中国希望之光。针对这种情况,我党在该军中的秘密组织,因势利导,努力促使26军广大官兵向革命方向转化,党派赵博生与董振党联系,董振堂立即积极响应,起义计划确定后,1931年12月12日,董振堂召集自己的部下开会,部署起义事宜。14日,26路军在赵博生,董振堂的指挥下,于江西宁都举行起义,15日清晨,宁都城里的战斗全部结束。宁都起义 ,打乱了蒋介石反共内战的反革命计划,壮大了革命武装,在中国革命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1932年4月,上级党组织批准董振堂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4年10月,由于王明“左”倾机会主义的统治,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红一方面军不得不实行战略转移,开始长征。红五军团担任全军的后卫。1936年6月在四川懋功与红四方面军胜利会师,红五军团也因此得名“铁流后卫”的光荣称号。1935年8月党中央毛儿盖会议后决定,一、四方面军混合编成左右两路军共同北上。1936年1月上旬,红五军团奉命同四方面军的33军合编为红五军,董振堂任军长。同年6月,红二方面军到达甘孜,与红四方面军会师。由于朱德、刘伯承、任弼时、贺龙等人的坚决斗争,张国焘被迫同意与红二方面军共同北上。

  1936年10下旬,红军2万余人,奉中共中央军委指示西渡黄河,进军甘肃河西走廊地区执行宁夏战役计划。1937年1月董振堂红五军一举攻占了甘肃高台县城。正当高台人民欢庆胜利之时,敌军马步芳等部约2万余人包围了高台,经过7天激战,由于敌多我少,被迫入城坚守,在敌强大的炮火攻击下,至20日高台终于失陷,董振堂等红军将士全部壮烈牺牲。

  董振堂 –

  人物轶事

  据《军团长董振堂及其身后事》记载:董振堂起义后,是毛泽东以中华苏维埃政府主席的职权亲自批准了董振堂的入党申请。董振堂任国民党中将师长时月关饷200多大洋,但却反对买地置房产,给夫人买的衣料也是布的,却经常送钱给部下……他起义后被批准加入中国共产党后,立即将仅存的3000多元大洋的积蓄交给党组织。当时的13军军政委何长工(董振堂当时是红五军团副总指挥兼13军军长)为慎重起见,将此事上报中华苏维埃政府主席毛泽东。毛泽东主张不要全上交,寄些给家里,留一点自己用;而董振堂却仍坚持全部上交,他说:“革命了,个人的一切都交给了党,还要钱干什么?”

  董振堂加入红军,不仅不要钱,最终连自己的生命也献给了他为之奋斗的事业。

  不久,数万红军在赣州腹背受敌,战况危急;中央军委急电毛泽东“暂停休养”赴前线指挥。这时距宁都起义才两个月,毛泽东大胆起用刚刚改编成红五军团留作预备队之用的17000人的26路军起义部队去赣州,果然旗开得胜,红军主力解围。

  这一仗大概给毛泽东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以后竟每每提及(当然,董振堂后率部还打了不少闻名的恶仗)。毛泽东在瓦窑堡会议上曾特别强调:“地主资产阶级的营垒中变成红军的董振堂,成了坚决革命的同志。”在新保安,当埃德加·斯诺采访毛泽东时,毛泽东又特别提到了董振堂。

  董振堂对毛泽东很敬佩。长征中遵义会议召开,董振堂极为兴奋,常说:“以后就好了”。他的部下发现,自长征以来,董振堂还是第一次这样激动和高兴。在西征之前,董振堂认为是失策,他也只写信给毛泽东和朱德,要求中央将部队调回。可惜,毛泽东没有收到他的信。

  董振堂 –

  个人荣誉

  董振堂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率部参加赣州、漳州、南雄水口等战役战斗和中央苏区第四、第五次反“围剿”,屡立战功,声名大振。曾获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授予的红旗勋章。

  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红一方面军不得不实行战略转移,开始长征。董振堂任总指挥的红五军团担任全军的后卫。1936年6月,红五军团在四川懋功与红四方面军胜利会师,并得到“铁流后卫”的光荣称号。

  2009年9月14日,他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之一。

  董振堂 –

  个人影响

  宁都起义 ,打乱了蒋介石反共内战的反革命计划,壮大了革命武装,在中国革命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董振堂 –

  人物评价

  党中央为董振堂举行追悼大会,毛泽东赞誉董振堂是“坚决革命的同志”

  董振堂 –

  人物纪念

  董振堂牺牲后,宋任穷、王任重、陈再道曾到河北新河县董振堂家中探望。1946年,刘伯承、邓小平将董振堂的堂兄接到邯郸的解放军司令部,详细询问遗属情况,随后派人将流落到安徽的遗孀贾玉明一家接回冀南,后由宋任穷派冀南军区领导给了房子、几十亩地及60万边币。

  新中国成立后,高台县建立了“董振堂同志纪念碑”和“中国工农红军四方面军第五军阵亡烈士公墓”,当年董振堂的上级领导、红四方面军总指挥徐向前,以元帅的身份题写了别具一格和饱含激情的碑文:

  振堂、海松、厚发、启华、义斋及西路军牺牲的诸烈士们:

  你们为中华民族的解放和劳动人民的利益坚韧不拔自我牺牲和英雄气概是我军无尚的光荣

  徐向前敬挽

  1956年11月,叶剑英元帅视察河西走廊来到高台,仰望悬挂过董振堂烈士头颅的高台城楼时,感慨万千,赋诗一首:

  英雄战死错路上,今日独怀董振堂。

  悬眼城楼惊世换,高台为你著荣光。

  1979年8月,当年任红一军团第十五师(原少共国际师)政委的肖华上将,也来到高台吊唁董振堂。这位当年18岁就当了师政委的上将,回忆起当年的战友和兄长(董振堂比他长21岁),不禁涕泪沾襟,也写了两首诗:

  肃立高台悼忠魂,犹闻宁都号炮声。

  击案愤起千城将,振国英雄拭云峰。

  其二

  战死错路志未酬,留取碧血化红旗。

  七天七夜一步书,悲壮千古泪沾襟。

赞 0
分享海报
版权声明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文章地址:龙山百科网 » 董振堂 简历(红五军团长董振堂简历)及资料详述
图片正在生成中,请稍后...

周日

09/08

董振堂 简历(红五军团长董振堂简历)及资料详述

董振堂-个人概述董振堂(1895—1937年),宁都起义领导人。字绍仲,新河县人,1917年考

登录

记住我

注册